天津居民可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偿
hz
2025-04-05 06:33
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认为,能源系统本身品种繁多、体系复杂、供需紧密,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必须把握好电力、煤炭、油气、新能源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,要强化风险防控,确保安全降碳。
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光伏产品和服务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,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。2020年9月,DeepBlue 3.0成为首批获得TV南德认证、欧盟LVD认证及EMC认证的182组件,获得了进入全球市场的准入资质。
自2020年10月首单出货以来,DeepBlue 3.0已在全球各类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。为有效降低度电成本,DeepBlue 3.0采用了多项降本增效的核心技术,包括PERCIUM+电池、掺镓硅片、11BB多主栅、半片技术等,全面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发电能力。在DeepBlue 3.0推广的过程中,为促进行业高效、规范发展,晶澳先后联合行业伙伴发布了182硅片尺寸标准、182产品白皮书、182组件产品标准,进一步加强了上下游产业协同,为系统设计安装和客户方案选择提供便捷。当前,减少碳排放的全球趋势为光伏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窗口期2011年赛拉弗成立后,首先进行了大量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工作。
在李纲眼里,目前光伏行业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。过去的十年,是波澜壮阔的十年。为此,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硅片巨头率先打响价格战,局部博弈就是光伏企业的一个战略课题,不进则退,而且在硅料价格预期下降的时候,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自然首当其冲,不可避免。
隆基率先打响价格战,看似战术,实是战略,虽然会牺牲一定利润,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,重点是打压竞争对手。此外,硅片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产业链局部博弈的存在,使得产业链存量利益分割成为可能。产业链环节较长,上一个环节占下一个环节的成本占比较高,每个环节的技术、工艺、设备等完全不同,各环节存在不同的进入壁垒,而且各环节巨头把持,竞争格局稳定,结果就是群雄逐鹿,纷争不止。
当前各环节价格弹性差异很大从目前掌握的价格数据来看,硅片挑起了这一轮价格战,但上游硅料价格松动并不明显,下游电池及组件有一定下降但幅度不大,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正处于关键阶段。这个跟光伏行业的特点有关。
所以,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,对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研判,就显得十分重要,避免在产业链博弈里被收割。可见,目前局部博弈的关键还是硅片与硅料,电池片、组件、电站环节在经历了2021年压力测试之后,目前比较从容,是否同步降价取决于毛利率/收益率是否回归正常。参考硅料价格上涨时的表现,在预期硅料价格下跌的时候,硅片环节的存货影响最为敏感,硅片环节更有动力平衡产量以减少硅料价格下跌的冲击。往往头部企业开工率更高,价格弹性空间就越大。
各环节价格弹性取决于很多因素,比如:一,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供给情况,目前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呈现橄榄形,上游硅料和终端电站需求基本匹配,但中间硅料、电池和组件产能明显更多,也就是过剩,这就是硅料环节始终紧平衡的根本原因。但是,比较痛苦的是,硅料环节尽管产能开始释放,但仍然是旧势力把持,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,硅料价格下降并非一朝一夕,对下游硅片的影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为什么是硅片挑头?硅片价格在10-11月达到高点,11月30日、12月16日隆基开始连续降价,最大累计降幅约14.8%,此外中环也宣布降价但是,比较痛苦的是,硅料环节尽管产能开始释放,但仍然是旧势力把持,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,硅料价格下降并非一朝一夕,对下游硅片的影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
三,预期毛利率,经过2021年的产业链冲击,电池片和组件的毛利率处于低位,还有一个修复过程,在上游硅片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下,短期还不会对等降价,而且当前开工率不高,进一步降低了价格弹性空间。为此,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硅片巨头率先打响价格战,局部博弈就是光伏企业的一个战略课题,不进则退,而且在硅料价格预期下降的时候,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自然首当其冲,不可避免。
当前各环节价格弹性差异很大从目前掌握的价格数据来看,硅片挑起了这一轮价格战,但上游硅料价格松动并不明显,下游电池及组件有一定下降但幅度不大,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正处于关键阶段。2021年就比较典型,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增长约20-30%,但硅料环节的利润数倍增长,而电池片及组件环节甚至出现亏损,属于抢别人蛋糕,而不是做大蛋糕。
此外,硅片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产业链博弈是第二生产力光伏内卷,并非近年新鲜事。如何认识和应对产业链博弈,已经成为光伏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。2022年,光伏产业链博弈将继续上演,但风格已经悄然变化。实际情况就是,近期硅片价格下跌,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松动。隆基率先打响价格战,看似战术,实是战略,虽然会牺牲一定利润,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,重点是打压竞争对手。
所以,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,对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研判,就显得十分重要,避免在产业链博弈里被收割。产业链环节较长,上一个环节占下一个环节的成本占比较高,每个环节的技术、工艺、设备等完全不同,各环节存在不同的进入壁垒,而且各环节巨头把持,竞争格局稳定,结果就是群雄逐鹿,纷争不止。
往往头部企业开工率更高,价格弹性空间就越大。各环节价格弹性取决于很多因素,比如:一,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供给情况,目前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呈现橄榄形,上游硅料和终端电站需求基本匹配,但中间硅料、电池和组件产能明显更多,也就是过剩,这就是硅料环节始终紧平衡的根本原因。
但是,光伏行业的属性决定了,这种局部博弈很难消失,除非所有玩家都完全一体化,但这个又不可能,尤其是硅料环节的进入壁垒很大。参考硅料价格上涨时的表现,在预期硅料价格下跌的时候,硅片环节的存货影响最为敏感,硅片环节更有动力平衡产量以减少硅料价格下跌的冲击。
2021年硅片环节新增不少产能,涌入不少新势力,硅片产能大于硅料产能,资本实力非富即贵,这让硅料环节定价比较从容,硅片环节迫切需要保供以维持生计。但是,当进入2021年底,硅料价格随着产能释放开始见顶,硅料价格预期进入下降通道,产业链影响又反过来了。如果说,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的第一生产力,那么产业链博弈算是第二生产力:超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,这个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产业链局部博弈是光伏企业重要的超额利润来源,这一点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种情况下,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环节,一定是尽量减少存货,不知道明天会跌到哪里。硅片价格大幅下降,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变化,意味着硅片环节的毛利在大幅收缩,头部企业因为有更高的毛利率可以支撑更多的降价空间,但尾部企业尤其是新势力如果没有太高毛利率支撑,可能已经陷入盈亏平衡点以下。
二,材料成本占比、资本支出占比情况,目前硅料/硅片、硅片/电池片、电池片/组件、组件/光伏系统的占比,各有不同,在40-60%之间,而且随着上下游价格变化还会变动,因此上游价格对下游的影响存在差异,材料成本占比越大,该材料价格影响就越明显。这个跟光伏行业的特点有关。
材料成本占比不同,还意味着资本支出占比不同,不同的资本支出会导致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同,资本支出占比越高,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就越大。目前硅片率先降价,但上游硅料没有同步降价,意味着硅片的毛利率短期会处于低位,后续需要等待硅料降价以实现毛利率回归,但时间表难以预料。
可见,目前局部博弈的关键还是硅片与硅料,电池片、组件、电站环节在经历了2021年压力测试之后,目前比较从容,是否同步降价取决于毛利率/收益率是否回归正常。为什么是硅片挑头?硅片价格在10-11月达到高点,11月30日、12月16日隆基开始连续降价,最大累计降幅约14.8%,此外中环也宣布降价。产业链局部博弈的存在,使得产业链存量利益分割成为可能。为什么光伏企业纷纷一体化,无非就是降低产业链博弈的不确定性。
近期,硅片头部企业率先打响价格战,掀起了光伏产业链新一轮价格博弈。为什么是硅片挑头?硅片是硅料环节的紧密下游,从2021年初的情况来看,在硅料价格上涨的时候,因为存货及订单锁定,硅片会短期受益,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捡钱效应也逐渐消失,而离硅料环节更远的电池及组件环节,则难以受益,被上游联手收割,这是2021年光伏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特征
(3)因光伏电站出力超出电站备案容量(即交流侧容量)未能发出的电量。第五章 附则第十四条 本导则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,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样板逆变器确定后,光伏电站在统计时段内的可用发电量计算公式为:光伏电站可用发电量=(光伏电站上网电量/光伏电站正常开机运行逆变器发电量)(样板逆变器发电量/样板逆变器容量)光伏电站正常开机运行逆变器总容量。附件4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导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统一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方法,规范光伏电站消纳监测管理,促进光伏电站运行效率提升,制定本导则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而第5条则需要细细品味。
6月,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报送整县(市、区)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落地。
按照季度进行划分,通威股份四个季度利润分别为8.47亿、21.19亿、29.79亿、20.55-25.55亿。
这项立法的政策可以2023年之前加快光伏行业的发展。
其中以硅料环节最为夸张,企业的扩产规模几乎都在百亿以上,其次就是拥挤的硅片赛道,众多新玩家的加入让这一环节热闹非凡,产能过剩也几乎成为定局。